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会展 > > 内容页

3000多万吨秸秆去哪了?

来源:湖北日报 时间: 2023-04-04 19:51:50


(相关资料图)

春光正好,又到了水稻育秧的时节。在钟祥市数十万亩水稻田里,农民育秧用上了基质片。

“育秧用上这个基质片以后,因为省去了取土、晒土、粉碎、筛土、拌肥、消毒等繁杂工序,每亩田可以节省大约30元的用工成本,而且长得更好。”钟祥市东桥镇勤岭村村民邓福芳说。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位于钟祥市官庄湖农场的湖北沃凯克公司看到,80%的秸秆配上20%猪粪作原料被推入到一体化智能好氧发酵舱里,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,再经配方制浆、成型加工、烘干,就变成了育秧基质片。

传统机插育秧需要挖取耕层土作为育秧基土,每亩水稻大约消耗125斤基土。为减少地力损害,去年春耕,钟祥市推广水稻育秧基质片10万亩,秸秆和猪粪组成基质片还田后,水稻长势更好。今年全省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。

据了解,育秧基质片这项新技术正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,利用秸秆、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经过快速腐熟制成的基质片营养丰富,有机质含量约40%,营养更高。种出的秧苗根系更发达、抗病性更强,秧苗插秧后返青快,分蘖强,每亩水稻可增产25公斤。

“今年我们生产500万片这种基质片,转化5万吨秸秆,就这一项,帮助农民增收2000万元。”湖北沃凯克公司总经理范志彪说。

秸秆转化为育秧基质片是我省综合利用秸秆所创新的一种模式,省农业农村厅介绍,在禁止烧秸秆后,为了给秸秆找出路,我省各地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,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如沙洋县“沃土模式”、潜江市“虾稻共作”模式、随县“菌肥一体化循环”模式、荆门市东宝区“秸秆-禾香板-绿色家居”模式、宜城市“秸秆+粪便耦合发酵-生物天然气-有机肥”模式等近20个特色模式,建成60多个展示基地。通过离田和还田两种模式,全省每年有3000多万吨秸秆被回收利用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胜、通讯员王学惠)

上一篇: 下一篇:
x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