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会展 > > 内容页

肥价走跌谁受益?谁受损?上半年复合肥市场大盘点!_动态

来源:农资导报 时间: 2023-06-17 12:17:48

截至6月11日,全国小麦收获面积超过八成。玉米播种进度几乎和小麦收割进度同步,而购肥进度又会快于播种进度,因此全国的购肥进度基本接近尾声。今年上半年,化肥价格经历了史上罕见的暴跌,经验教训值得总结。

01


(相关资料图)

化肥价格整体大幅走跌

从3月开始,化肥价格逐步走低,磷酸一铵和钾肥价格从年内最高的3500元/吨降到了近期的2500元/吨以下;尿素从2700元/吨跌到2000元/吨左右;氯化铵从1300元/吨跌到500元/吨以下。

02

复合肥企业成为价格下跌的“缓冲垫”

严格意义上说,化肥淡季并没有农业刚性需求,价格很容易一步跌到位,这在国际市场表现得很明显。2月,国际尿素价格一度低于国内近1000元/吨。但我国的农民用肥形式已经变成以复合肥为主,即使农业用肥淡季,复合肥企业也在连续生产,延缓了国内化肥价格的下跌速度,这是国内化肥价格与国际不同步的重要原因。

正是因为复合肥行业的缓冲作用,造成跌价风险由复合肥企业来承担,而复合肥企业又通过所谓的“保底”政策把风险传导给了经销商。

03

肥价走跌谁受益?谁受损?

因用肥早于全国,东北的经销商基本在高价的时候完成了出货,享受了涨价过程带来的收益,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
因为复合肥大企业库存高,成本高,不得不挺价,造成原材料同复合肥价格的下跌速度不同步,复合肥中小企业利用了这个机会,通过价格优势抢占了市场,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利润,因此也是受益者。

复合肥企业的“缓冲”造成原料价格没有一步跌到位,上游原材料企业同样也是受益者。

虽然夏种的化肥价格跌到了农民基本满意的程度,但因为复合肥价格同原料价格下跌不同步,农民被迫为高价的复合肥买单,成为受害者,尤其是播种最早的东北农民。

库存高的复合肥大企业和经销商后期不得不大幅度降价甩货,可能会造成史上最大的亏损,是最大的受害者。

04

复合肥缺货没有发生

在4月底之前,基层复合肥备货进度基本停滞,在备肥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情况下,有人认为复合肥可能会缺货,笔者一度也有这种担心,但从经销商处了解的情况看,各地都没有出现复合肥缺货的情况,甚至还有少数的经销商库存没有得到消化。

经历了去年7月、8月和今年3月、4月的复合肥销售停顿,后期均没有出现复合肥缺货的情况。如今可以宣布,复合肥缺货的现象很难出现: 一是复合肥产能严重过剩;二是只要基础肥不缺,总能找到替代复合肥的办法,如掺混肥销量大幅增加。

05

保底和品牌影响力

复合肥的保底政策基本都没有得到执行。复合肥大企业后期才大幅度下调价格,甚至低于小企业,但为时已晚,这些企业的库存很难在本季出清,品牌的刚性需求让位于价格的弹性需求。

化肥价格经历了去年秋季和今年夏季的两次大幅下跌,但价格仍未跌到位,复合肥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笔者认为,秋季化肥价格可能会完成最后一跌,并回到2020年前的常态水平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来源:农资导报

作者:余雷

编辑:陈然

审核:翟怡婷

监制:郑红燕

上一篇:全球播报:山东青年政治学院:聚焦专业内涵建设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